春节档热映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票房已接近40亿,其中诸多国防科技元素的展现让人心潮澎湃。影片中,中国航天中队、垂直起降版歼—20、无人机作蜂群作战、战斗机辅助机器人、步兵外骨骼等军事元素令人大开眼界。事实上这些均是元素并非单纯的幻想,都是具备一定前瞻性和合理性的展望,在未来的国防当中有可能真实出现,甚至有些科技已经在人民解放军中列装。现实中的这些科技为我国现如今的国防有何作用呢?
一、机械外骨骼
(电影流浪地球2外骨骼宣传海报)
影片中多次出现穿着机械外骨骼的后勤人员和作战人员的画面,外骨骼让他们可以担负起比平时更加艰巨的任务,这样“未来感”十足的装备其实早已在人民解放军部分队伍中配装。早在2015年7月由中国兵器集团202研究所研制的单兵外骨骼就已在中国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上首次亮相。2020年央视军事频道一期节目中就曾介绍西藏阿里某边防部队在日常生活训练中已开始使用单兵外骨骼。其中展示的单兵外骨骼总重力量小于10斤,穿戴后额定负重为70斤,最大负重为140斤;平地步速为4.5公里/小时,续航时间长达20小时。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丝毫不影响战士们的行进速度。
在后勤方面则更是“外骨骼”大展身手的领域,2020年央视军事频道就曾报道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部的两名弹药保管员借助我国国产“机械外骨骼”,轻松搬运80公斤的武器箱,节省人力、提升任务执行效率的同时,保护执行任务官兵。据装备官兵表示,在同一时间内,单兵徒手搬运40公斤重的弹药与穿上机械外骨骼搬运的效能相比,器械运能是徒手运能的3倍还多。
二、工程机械
影片建设巨大工程片段中出现了多辆大型工程机械引起网上热议,其中这辆“钢铁螳螂”最为引人注目,影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它,在现实国防建设中也曾出力不少。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钢铁螳螂”实物)
“钢铁螳螂”原型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徐工集团自主制造的ET120。徐工集团全称“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是个流淌着“军工血脉”的国有企业。“钢铁螳螂”在《流浪地球2》爆火前,就已在边防建设中多次效力,在2019年《【徐工匠人】张旭:海拔4000米的承诺》一文中就提到“钢铁螳螂”踏入青藏高原,经过冰山脚下,穿过原始森林,途经悬崖峭壁为祖国边防做贡献,多次受到装备单位赞誉。
三、无人机
(电影流浪地球2无人机宣传海报)
影片中“无人机蜂群”的壮观景象令人震惊,不禁让人联想现实中解放军是否有同样的技术装备呢?有的!
在央视新闻频道曾报道某次联合演练的镜头中,已有无人机集群升空的镜头。并且根据中国军网报道,人民解放军有专业的无人机侦查连队。可以相信,电影中的片段在未来一定会成为现实。而现在,我国军用无人机制造的技术水平已达世界一流水平。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彩虹”、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翼龙”系列无人机便是我国军用无人机典型代表,可执行监视、侦查及对地攻击任务等任务,也可用于维稳、反恐、边界巡逻等多种任务。其优秀性能不仅列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众多外贸型号还远销海外多国。2020年9月10日央视军事频道报道一场空地立体补给演练,参演官兵模拟补给车队遭遇突发状况,在无法快速解决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蜂群”模式,携带前线官兵所需的热食,向目标地点进行空投。将4菜1汤2主食1水果的组合投递到作战官兵手中。
2021年央视军事频道纪录片《国防故事·黑豹小队》中展示了解放军后勤部门已有运用无人机空运的方式提供补给。做好的饭菜挂载到无人机上起飞。准确定位补给地点后无人机迅速起飞跨过多座山脉飞往目的地投放食物。曾经“好莱坞”特工大片中的情景,现已成为解放军后勤补给的常规手段。
如今,人民军队始终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思想,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投入到国防事业中,只有真正站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才可能实现一支真正适应和掌控未来战场的人民军队。让创新与活力在国防事业中持续激荡,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中安稳如磐。面对未来,唯有责任!
来源:乌海市委宣传部